這個暑假過後,許多大學畢業生即將投入職場,對今年畢業的大學生來說,COVID-19疫情為求職憑添許多變數,部分產業因疫情影響縮減人力,但也有少數產業因此需求大增。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的陳宇翔老師,研究專長包含經濟社會學與金融社會研究,在今年的小畢典致詞中,就特別針對「畢業之後的路」提供畢業生一些建議。
宇翔老師認為,「大學教育不可能是為社會中單一產業、單一組織、單一職位的技術需要所量身打造」,大學教育最重要的目標,是「成功教育學生批判性思考與知識判斷品味,⋯⋯這就是奠定學生未來成功自學的基礎」,在當前產業變遷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中,「畢業」代表的並非學習終點,而是「自主學習」的起點。
進入職場之後,許多學生可能會感到有些失落,因為自己只是組織中的一顆小螺絲,許多學生時期的理想變得遙不可及。宇翔老師則期許大家,理想不必是閃耀的大躍進,即使只是一絲一毫,只要我們堅持信念,每個人都能是真實烏托邦的推動者:
「社會成功進步絕非依靠跳水式的大躍進,如果你們仔細檢視這些變革的背後,就會發現那都是依靠世世代代點點滴滴累積的一步步前進。所以我們每一個行動、每一次抉擇、每一次發言,只要都小小堅守自己的價值,那我們就正將社會往我們理想的方向推進。保持信心、保持信念、保持耐心,讓你每個舉動都在讓社會向前邁進。」
致詞全文:https://twstreetcorner.org/2020/06/17/chenyuhsiang-5/